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生命全周期。
眼底病的预防和治疗,也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
其实很多眼底疾病都可以通过眼底彩照筛查尽早发现和干预,是能够保留有用视力、避免致盲的。
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也是大多数致盲眼病的治疗原则,对眼病的筛查是防盲治盲的关键。
什么是眼底照?
如果说眼球是一台照相机,那么眼底就是照相机的底片。
眼底照就是给“眼睛的底片”拍照,可以观察到视网膜、视神经、黄斑、视网膜血管等结构的基本情况,从而帮助我们发现眼病的蛛丝马迹,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初步判断全身的健康状态,无创、快捷、操作简单、结果即查即出。
哪些人需要拍摄眼底照?
建议所有人都可以定期拍摄眼底照!
其中有几类人群更是必不可少——
1. 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主要指近视度数≥600度的屈光不正状态,这类人群出现眼底病变的概率可达8.5%-24.3%。广角眼底照片可以拍到极周边的视网膜,让视网膜变性区、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无所遁形!
2. 老年人
黄斑是视网膜上重要的正常结构,是人眼视力的敏感区域。随着年龄的增长,当黄斑区出现病变时,会导致中心暗区、看东西扭曲变形、视物模糊等症状。眼底照可以看到黄斑区是否出现出血、渗出、玻璃体膜疣等表现,帮助我们早期发现黄斑区疾病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3. 青光眼家族史
视神经在眼睛中起着“电线”的作用,可以把眼睛看到的图像传递到大脑,当视神经出现问题时可能出现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等症状。常见的视神经疾病就叫“青光眼”,眼底照可以直接观察到视神经,早期发现青光眼的视神经改变,提示我们尽早进行青光眼的排查。
4.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造成工作年龄段成年人不可逆视力损伤的首要原因,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此时眼底可能已经出现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小出血点等表现,需要及时干预治疗,避免失明的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在眼底病诊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对病理性近视、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进行判读与筛查。
上虞第三医院新引进
鹰瞳Airdoc人工智能眼底相机
助力眼底病筛查和健康风险管理
文字科普来源:北京协和医院